闻琴音妙,观琴型美

日期:2017-07-21 22:24    分类:保养知识,古琴

 

古琴的形制,最初为礼器“铖”的外形,系五弦,传说系神农氏为沟通天人所制之神器。

 

南宋,田芝翁的《太古遗音》是中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古籍。

 

明初,袁均哲根据《太古遗音》所编的《太音大全集》中收录了历代不同的琴式38种。

 

明代,《风宣玄品》、《文会堂琴谱》、《古音正宗》等书所录琴式增加至40余种。

 

清初,《五知斋琴谱》则达50余种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古代造琴基本分为三类:一是圣人造琴,如仲尼式、神农式、伏羲式等;二是文人造琴,如落霞式、蕉叶式、连珠式等;三是帝王造琴,如襄王琴、潞王琴等。

 

- 常见古琴式样赏析 -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仲尼式 

相传孔子曾学琴于师襄,后以自己理想研制琴式,规划制度,后人称孔子创制的琴式为“仲尼式”。仲尼式在腰项处各呈方折凹入,造型简洁朴素,声音清雅纯正,它的简捷而流畅、含蓄而大方的造型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内敛的风格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神农式

相传为炎帝神农氏所造。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农业和医药等众多行业的发明者,相传他“斫木为耒吕,揉木为耒”,制作生产工具,教给人民进行农业生产。 

他从这两种自然现象中得到了启发,找来一根桐木,将其挖空、削平、取三尺六寸分长作琴身,再用麻搓成长粗不同的五根线排在琴的正面,这五根线,就是这架琴的琴弦,分别叫作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 

这就是炎帝神农氏亲手制作的第一件乐器“五弦琴”,又名“神农琴”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伏羲式

伏羲,是华夏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,居三皇之首。中国古文化中的许多发明创造,多与他有关。据说古琴便是由伏羲发明。 

《琴书》、《长笛赋》中都有“伏羲削桐为琴”、“昔疱羲作琴”的记载。

伏羲式琴,造型圆浑古朴,项腰各有半月形弯入,音色宽宏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落霞式

属于文人造琴一类。云霞那奇异的形态能带给人无限的遐想,南朝梁简文帝《登城》诗曰:落霞乍续断,晚浪时回复。古代文人观晚霞之丰富变化,突发灵感,并以此为参照造琴形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蕉叶式

相传为闽人刘伯温所创制。琴体造型形似蕉叶,琴首无鳬掌而有一叶柄,琴底仿蕉叶之茎,造型精妙秀美,琴音圆润雅致。多数斫琴师将蕉叶式视为最难做的古琴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凤势式

亦称“霹雳式”。《广博物志》记:“列子尝游泰山,见霹雳伤柱,因以制琴,有大声。”这是最早应用霹雳木制琴的记载。 

另外,古代有名琴曰“霹雳”。明陆延枝《说听》卷下载:“吾乡有金某者,得古琴曰霹雳,携入都,介所识巨璫以献,上试其音清越。”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连珠式

相传“连珠式”古琴,为隋逸士李疑所制,项腰各作三个连续半月形弯入,犹如连珠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正合式

明宪宗第七子衡王朱佑楎所创制。朱佑楎所制的正合琴名“仲令”,后人又称为“衡王琴”。此琴首、颈、肩、腰等处,浑然一体,一线直下。因其造型素净、大方,也颇得琴人喜爱。

 

古琴代表着中国古乐中的精髓,从前的古人喜好操琴来陶冶情操,同时也是古代雅士们的必修知识。现代的你,不妨也仿效古人,习琴内修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